記者要比實力 還要比學歷
打開人力銀行求職的網頁,在大眾傳播與新聞媒體這一個行業或是職務,學歷要求有九成以上是大學畢業,有些還註明碩士、博士尤佳,語言能力至少英文要精通,電腦專長辦公室應用、作業系統洋洋灑灑,20年前如果也有這麼多的要求和設限,大概能當上記者的,不及新聞傳播科系畢業生的二成。
90年代以前,國營、省營和黨營媒體辦理招考,國文、英文為筆試必考重點項目,跟大學聯考一樣,採訪寫作應該稱為改寫新聞,只是附帶項目,很會考試、或者很有背景關係,就佔了絕對優勢;民營媒體不同,同業挖角以外,招考新進記者必須檢附過去的作品和自傳,初審通過再經過面試。
民營媒體少有人事任用職等編制那一套,只有助理記者、記者、副召集人、召集人、組長一階又一階的職務不同,比的是誰的實際表現好、誰就能升職;公營媒體則依學歷、經歷、年資區分晉升職等,專科畢業的副學士只能從最低職等開始,職等的差別當然也影響本薪、加給,甚至年終獎金。
學生時期,教新聞採訪的老師做了比喻,在民營媒體從最基層的記者幹到召集人,表現好的大概5到8年,在公營媒體有的是幹到退休,一樣是「一毛二」,這是警界行政警察的最低階,也就是說從警25年,除了年資最久以外,連升職的機會都沒有。
↑看來今年升職又無望了……(設計對白) 圖片來源
偏偏早期有許多記者,畢業的學校大都是新聞專科學校,在民營和公營媒體的境遇就大不同,民營媒體有不少「學弟長官」的情形,公營媒體則普遍是依年齡長幼有序,在最現實的薪資待遇上,民營媒體不受限於公務人員調薪幅度,年終獎金也是視表現優劣評比等級,相較之下,普遍仍高於公營媒體。
民營媒體隨企業制度逐漸也採行職等標準,學歷就被列入考核的因素,後來許多原專科畢業的記者,為了再進修或是為了內部升等,也紛紛在專科升格改制之後重拾書本報考進修班,大概與現今的在職專班相同,有的學校會依在職實務經驗給予加分。
不過民營媒體的高層,觀念上並未隨之改變,即使記者已經考上進修班,還以可能影響工作為由,委婉退回記者在職進修的申請,有人只得一邊正常工作、另一頭偷偷上課,如此一來,沒事倒還好,萬一遇上重大新聞,可能就會穿幫,所以選課只能利用自己的休假日,蠟燭兩頭燒,最無奈只能留職停薪。
↑我已經忙不過來了!!!!(設計對白) 圖片來源
媒體記者這一行,究竟是要重於懂得考試、或是寫論文報告的研究調查,還是在職中的實務應用,其實很難論斷,就像在即時新聞當道的現代媒體趨勢中,迅速掌握、下筆要快,跟慢條斯理精雕細琢,孰優孰劣也難有標準。
留言列表